重生娘子在种田

作者:郁雨竹

文字大小调整:
  齐修远低下头,眼中有些迷蒙,似乎是在回忆,“朕虽不太记得太后的模样,却一直记得大热的天,她亲自下厨给我做绿豆汤的样子,当时荣郡王还未出生,她还能抱着我在抱厦里过夏,到现在,朕也就能记住她的笑容。”
  齐修远脸色微肃,道:“先母和先后的谥号的确要开始拟定了,陈卿,此时就交予你,礼部尽量议出一个章程来。”
  陈方出列,躬身应下。
  “诸卿还有何事启奏?”
  那个老臣受吴家所托,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列继续道:“皇上,既然先人的谥号也已开始商议,那吴氏的安置也应当提上日程,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安置吴氏?”
  陈方沉默了一下,出列道:“皇上,齐二爷和齐三爷也还未分封,之前国事繁忙,今日既提起吴氏的问题,那不如将皇室的分封一并议定,也好安民心。”
  在陈方看来,皇帝将事情拖这么久,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算可以了,还不如就势将事情解决掉,免得一拖再拖,反而让百姓和群臣对皇帝传出不好的话来。
  齐修远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这次他没有再借口国事繁忙推脱,刚才他也已经重申过,他的母族乃祝氏,而非吴氏。
  “诸卿以为他们应当如何安置?”
  老臣左右看看,发现无人出声,他心中气恼,不得不躬身道:“回皇上,臣以为当迎吴氏入宫,如今后宫无主,可让太后暂管一段时间。”
  齐修远轻笑出声,低头去看那老臣,他是老翰林,齐修远记得他的履历,二十七岁中举,到如今四十八岁,却还是一个翰林,二十一年才从七品爬到五品,齐修远总算知道为什么了。
  陈方是礼部尚书,位置太前,这造成他不能转身仔细地看一看那傻子。
  他现在只是低下头,偷偷地翻了一个白眼,就继续盯着脚尖不说话。
  齐浩然却怒了,几乎是在老翰林话音一落时,他就跳出来道:“吴氏算什么太后?不过一妾室尔,又未有皇上分封,你却太后太后的叫起来,莫不是拿了她什么好处?”
  老翰林脸皮一红,气恼道:“荣郡王慎言,历来太后的分封都是无异议的,吴氏乃齐太公继室,皇上继母,任太后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齐浩然嗤笑道:“谁说她是我们的继母了?衙门里的文书上写的可是贵妾,贵妾依然是妾。”
  老翰林面色一呆,问道:“怎会是妾室?齐家不是一直奉她为主母吗?”
  齐浩然鄙视的看着他道:“那是我父亲念她生育有功,让府里的下人混叫的,我外家祝氏可不认。”
  妾提为正室,严格意义来说是很严格的,需要得到嫡妻娘家的认同书,有了认同书,夫家的人才能到衙门里认证,家族也才会认。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一般情况下,只要男方付出一定代价,女方娘家那边因为女方已去世,为了两边不交恶,大多会同意写认同书。
  当年,祝家因为还有两个外甥在齐家,纵然悲痛交加,也想写下认同书,算是一笔交易,希望齐家能看在这个面上善待齐修远兄弟。
  是齐修远找了舅舅祝青和祝枫,让他们不要写认同书。
  齐修远记事早,当时虽还未满六岁,却记得自己母亲生下弟弟后虽体虚却还不至于死亡,他知道自己母亲是被父亲和吴氏给气死的。
  母亲生前就不愿吴氏为平妻,他又怎么会让吴氏在母亲死后光明正大的变成继室?
  所以拼着自己和弟弟可能会受到虐待的危险,齐修远依然坚持不让祝家写认同书,而后,祝家齐家交恶,齐家十多年不与祝家来往。
  而他和弟弟的生活也的确受到极大的影响,好在夏氏就住在京城,时不时的将他们接过去住一段时间,又经常登门,顾忌御史弹劾,齐丰这才稍稍约束下人,齐修远兄弟这才不至于过得太苦。
  但那种冬无碳,夏无冰,饭菜不是冷硬就是过夜的生活齐修远永远都忘不掉。
  齐修远看向殿下愤愤然的弟弟,心中一阵恍惚,其实这些他都能忍受,齐家再不好也是他的家,他从未想过要离开这个家,甚至后来闹到差点与父亲决裂的地步。
  就是他有时候不得不饿肚子,他也依然对那个父亲有丝儒慕之情,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对齐浩然下手。
  齐修远已经忘了母亲的容颜,却没忘掉当年弟弟浑身是伤的躺在地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