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

文字大小调整:
  转眼,到了腊月十九,京城各衙门封印之日。
  曹颙离京在即,邀了永庆与马俊过府一聚。因前些日子,永庆有事出京,朋友几个尚未团聚。
  老友相聚,举杯共饮,除了时局,剩下的便是儿女之事。
  左住、左成兄弟“认祖归宗”后,户籍并没有迁出,仍是曹家这边。按照律法,旗汉不婚,马俊长女就要寻个旗人入籍,才不会让人挑出错来。
  毕竟曹颙与马俊现下也都有些身份,总不能因儿女亲事落下把柄,引人攻讦。
  于是,永庆便主动提出,认湘君为义女,将湘君户籍转到完颜家。
  汉人出身的朝廷大员,若是跃居高位,多半会被赐出身,入汉军旗;没有入汉军旗的,若是儿女与在旗的人家联姻,多用这个办法,是京城权贵联姻常用的手段。
  不过是走个过场,名义上不违律罢了,还是要在自己家备嫁。
  永庆却是来了劲儿,带了几分醉意,听提起湘君与左住完婚之事,对马俊道:“我可不担这个虚名,你给大侄女预备多少嫁妆我不管,我这义父绝不会空手嫁姑娘。”
  马俊知道他好意,笑道:“那就多多预备金子以你,往后我今日紧了,就寻女儿、女婿打秋风去!”
  永庆摇头,道:“金银岂能长久,前些日子,我托我家老二买了个小庄,给湘君做胭脂田。”
  曹颙与马俊一听,都颇为动容。
  能称为庄的,少说也有数百亩田地,如今京城的田价可是不低。换做曹颙这个富户不算什么,对永庆与马俊来说,这礼就有些颇重了。
  可是几个人都是半辈子交情,也不好为这个,磨磨唧唧。
  马俊寻思一下,道:“若是我没记错,善余家的大侄儿今年也十四了……”
  永庆点点头,笑道:“那个臭小子,管长个子,不长心眼,如今已经同我一般高。”
  曹颙与马俊听了,不由莞尔。
  永庆他们两口子,都不是喜言之人,教养出来的儿子,踏实稳重,是个不错的少年。
  马俊撂下酒盅,道:“要是善余不嫌弃,咱们就亲生加亲,如何?”
  永庆听了,却是一愣。
  他现下是正四品的副护军统领,与马俊的大理寺少卿倒是平级。可他受十四阿哥连累,不得圣心,原闲赋在家。连这正四品官职,都是曹颙出面,托人寻关系,费了好大力气,才得以复出。
  马俊却是前程正好,进京后如鱼得水,任满后指定要升的。
  见永庆不说话,马俊板着脸,道:“我都开口了,可不容善余回绝。那样的话,就是打我的脸!”
  永庆看了马俊半晌,方露出笑来,冲着曹颙道:“孚若,这回就请你做大媒了。”
  “那可不成!”曹颙摇头道:“这回二侄女,要入我户籍,给我做女儿。哪里当父亲的,给女儿做冰人的?”
  永庆听了,大笑道:“好,好,如此一来,倒是应了少年时的戏言,大家都做亲家!”
  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顿酒,直喝到深夜,大家连酒盅都举不起,才散去。
  次日,曹颙启程出京。
  随行的,有从上书房请下假的恒生。
  能去清苑,与家人团圆,恒生带了几分雀跃。
  曹颙见儿子有兴致,也弃了马车,骑马与恒生同行。
  冬日景物萧瑟,本没什么可看的,但因前几日下了雪,远山白茫茫的,倒也有些意境。
  不知是不是两位蒙古侍卫数年相伴的影响,使得恒生言谈中偶尔也出现蒙古字样。
  曹颙便将自己对蒙古的认识,一一讲述给恒生。
  辽阔的草原,雪白的羊群,挤马奶的女奴,用羊毡搭建的蒙古包。夏日的凉爽,春秋的风沙,冬日的鹅毛大雪。
  同京城相比,那是一片并不富裕的土地,却也有它的风采与绚丽。
  恒生听得仔细,偶尔也露出向往的神色,可更多的是一种不安。
  曹颙瞧出不对,问道:“怎么了?”
  恒生仰头道:“父亲,我不想离开京城。”
  曹颙皱眉道:“离开京城?是世子来信,还是四阿哥、五阿哥说什么了?”
  恒生低声回道:“是蒙古来信,说是老王爷身子越发不好了,那位想要打发人接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