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商途

作者:更俗

文字大小调整: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雨夜温情
  启动谈判的时机,应该在形势开始变得更糟糕之时,而不是形势已经变得更糟糕或者最糟糕之时。
  形势逐渐变得糟糕,会让谈判对象逐渐失去抵抗的信心,也会让第三者因为看不透形势的变化而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
  张恪不介意收购现代TFT-LCD(薄膜液晶)业务资产多支付一到两亿美元的溢价,他更担心三星或者LG这些HG电子企业会站出来成为收购的障碍。
  张恪凝望着窗外静寂的夜色,很多事情都不会有预想中来的那么简单,他等着陈信生将收购方案发到他邮箱里,听到电脑发出收购邮件的提示声,坐到电脑里,认真的阅读收购方案。
  亚洲金融风暴,HG经济深受其累,HG国内政府扶持的超大型集团在金融危机中破产关闭的数量甚至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现代集团与LG集团,甚至包括三星集团九七、九八年时都给金融风暴逼到破产的边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HG政府对大集团公司进行业务与资产重组,LG半导体与现代的半导体业务部门合并成现代半导体便时当初HG经济重组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也是债权人意志的体现。
  重组后的现代半导体归现代集团领导,成为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但是这种在外在压力下的重组合并不能算是一桩美满的婚姻。现代半导体虽然归现代集团领导,事实上LG半导体一直都反对现代集团拥有对其半导体部门的管理控制权,使得现代半导体在成立之初就矛盾重重,一直都无法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摆脱出来。
  九八、九九年,新科技浪潮汹涌,全球市场对芯片需求稳步回升,现代半导体依旧出现巨额亏损。债权人及股东的耐心就变得有限,有心将现代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剥离出去,避免现代半导体将整个现代集团拖垮。
  现在新科技泡沫破灭,证券市场的危机迟早将波及到实体产业,不干净利落的将现代半导体的问题解决掉,将会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
  将作为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的现代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剥离出去的目的还是希望卖个好价钱,为更好的寻找收购交易对象,在将现代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剥离出去之前,需要将一些非核心业务从现代半导体剥离出来。
  2000年2月,TFT-LCD业务就首先作为非核心业务从现代半导体剥离开出来,成立**的Hydis-LCD公司。Hydis-LCD公司现在归主要由HG国有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监管,与现代集团没有太密切的关系。
  薄膜液晶TFT-LCD技术主要源于日本,HG政府九十年代中叶大力扶持液晶产业,投资建造了大批量的三代、四代线。即使到现在,薄膜液晶TFT-LCD也只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整个九十年代,笔记本电脑的全球销量相当有限。TFT液晶的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但又是需求技术与资金双密集型的产业,前期投资TFT-LCD的厂商都持续亏损,就像三星虽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TFT-LCD薄膜液晶厂商,却也已经连续亏损了七年,才于去年扭亏为微盈。
  即使连续亏损了七年,哪怕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节,三星并没有放弃薄膜液晶TFT-LCD业务的意思,都坚定的看好TFT液晶未来的市场前景。
  亚洲金融危机,韩元汇率大幅贬值,致使韩元电子元件出口变得更有利,同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组装基地——这种种因素使HG的薄膜液晶TFT-LCD产业提前复苏并趁势崛起,全球市场占有率从九七年金融危机暴发前的8%提高到去年末的34%。
  虽然HG薄膜液晶TFT-LCD产业九九年已经实现的全行业盈利,市场前景也越来越明朗,三星等HG电子企业更坚定了投资薄膜液晶TFT-LCD业务的决心,但是Hydis-LCD公司背后的债权人们并没有长期经营的意愿。更何况Hydis-LCD公司想要长期经营下去,马上就要考虑筹集巨资上马薄膜液晶新一代的生产线,不然就要面临技术与生产被淘汰的面运。与其筹巨资冒险,还不如趁早卖个好价钱……
  张恪早在九七年时就给锦湖确定发展TFT-LCD产业的方向,并让相关生产、技术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准备。
  九七年时,国内已经四五家企业拥有STN-LCD液晶屏生产能力与相对完备的技术,锦湖还是从国外引进完整的STN液晶技术与设备作为旗下重点产业发展,并在爱达集团旗下成立**的晶屏电子公司负责发展液晶面板业务。
  早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就开始从那时陷入危机的现代半导体部门吸收遭裁员的工程师加强橡树园在这方面的研发部门。